摘要
闪点作为衡量液体火灾危险性的关键指标,在石油、化工、航空、航天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。闪点测定仪是用于测量液体闪点的专用设备,其点火方式主要分为气点火和电点火两种。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两种点火方式的区别与应用,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。
引言
闪点是指液体在特定条件下,加热到一定程度时,表面会产生足够的可燃性气体,遇到火源会瞬间燃烧的现象。闪点测定仪是检测液体闪点的重要工具,其点火方式的选择直接影响到测定的准确性、安全性和效率。目前,市场上主流的闪点测定仪点火方式有气点火和电点火两种,它们各有优缺点,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。
气点火与电点火的区别
工作原理
-
气点火:气点火方式需要实验室安装气罐或气瓶提供气源,通过燃气管路将气体输送到点火装置,利用气体燃烧产生的火焰进行点火。这种方式符合国家标准点火方式,一直被广泛使用,经济实用。
-
电点火:电点火方式使用点火丝进行点火,通过通电加热点火丝使其达到高温,从而点燃试样。点火丝作为消耗品需要定期更换,一般每亮1000次(约80
- 100次实验)后就需要更换。
优缺点
-
气点火
-
优点
-
经济实惠
:气点火方式成本较低,客户只需自己配置气源,其余配件如燃气管路、密封喉箍、软管等由公司提供,便于安装和维护。
-
符合国家标准
:与国家标准点火方式相吻合,在一些对标准符合性要求较高的领域具有优势。
-
缺点
-
需要气源
:实验室需要安装气罐或气瓶,增加了使用成本和一定的安全隐患。
-
操作相对复杂
:需要连接管路和调节火焰大小,操作过程相对电点火方式较为繁琐。
-
电点火
-
优点
-
使用方便
:无需气源,只需接通电源即可使用,操作简单快捷,大大提高了使用效率。
-
安全性高
:取消了点火的气源,减少了因气体泄漏等原因引发的安全隐患。
-
缺点
-
成本较高
:点火丝作为消耗品需要定期更换,增加了使用成本。
-
适用范围有限
:在实际使用过程中,很多样品的性能不确定,用电点火可能无法点燃,只能用明火点火进行测试,如闪点在300度以上的润滑油、反燃油等高闪点样品。
对实验结果的影响
-
气点火:气点火方式的火焰相对稳定,能够提供较为均匀的点火能量,对于一些对点火条件要求较高的实验,可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重复性。
-
电点火:电点火的点火能量可能会受到点火丝的材质、老化程度等因素的影响,导致点火能量的波动,从而对实验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。不过,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,电点火方式的稳定性也在不断提高。
气点火与电点火的应用
气点火的应用场景
-
预算有限的实验室:对于一些预算有限但需要符合国家标准的实验室来说,气点火方式是一个不错的选择。其经济实惠的特点可以降低实验室的运行成本,同时满足实验的标准要求。
-
对标准符合性要求高的行业:在石油、化工、质检等行业,对实验结果的标准符合性要求较高。气点火方式符合国家标准,能够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,因此在这些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。
-
样品闪点较低的实验:对于闪点较低的样品,气点火方式的火焰能够更容易地点燃试样,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。
电点火的应用场景
-
高风险实验室:在一些不允许明火或储气罐的实验室,如高校实验室、科研机构的部分实验室等,电点火方式成为用户的必然选择。它避免了因使用气体点火带来的安全隐患,提高了实验室的安全性。
-
样品闪点较高但不适合气点火的实验
:虽然电点火方式对于高闪点样品的适用性相对较差,但对于一些特殊的高闪点样品,如果使用气点火方式可能会受到气体性质、管路设计等因素的限制,此时电点火方式可能会成为一种可行的选择。
-
试验较少的实验室:对于试验次数较少的实验室,电点火方式的成本优势可能不太明显,但其使用方便的特点可以节省实验人员的时间和精力,提高实验效率。
不同类型闪点测定仪的点火方式选择
-
全自动开口闪点测定仪:一些全自动开口闪点测定仪采用电点火方式,如HD-KS开口闪点全自动测定仪,无需任何可燃性气体,完全符合ASTMD92(GB3536
- 2008)、GB267 - 88的方法要求,具有自动化程度高、重复性好、精度高等优点。
-
全自动闭口闪点测定仪:全自动闭口闪点测定仪既有采用气点火方式的,也有采用电点火方式的。例如,SYD-261A自动闭口闪点试验器有气点火和电点火两种型号可供选择,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选择。
结论
闪点测定仪的气点火和电点火方式各有优缺点,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。气点火方式经济实惠、符合国家标准,适用于预算有限、对标准符合性要求高的实验室和样品闪点较低的实验;电点火方式使用方便、安全性高,适用于高风险实验室、样品闪点较高但不适合气点火的实验和试验较少的实验室。在实际应用中,用户应根据实验室的具体需求和条件,选择合适的点火方式,以确保闪点测定仪的正常运行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。同时,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,气点火和电点火方式也在不断改进和完善,未来将会有更多的创新和突破,为闪点测定领域带来更好的发展。